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教育离不开大自然,儿童成长中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在那里,儿童会生长出无限的可能性:诗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海蒂和爷爷》真是百看不厌,深深被阿尔卑斯山的美所征服,同时被海蒂的纯真自然所感染。
海蒂在大宅子里生活,郁郁寡欢,晚上竟然梦游,但是,一回到阿尔卑斯山,她灿烂的笑容又重新绽放,是那么天真无邪,梦游的状况不复存在。
更令人称奇的是,克拉拉因为想念海蒂,专程来阿尔卑斯山看她。在这里停留的几天里,克拉拉不仅分外开朗,而且学会了走路,让责怪奶奶的爸爸泽塞尔大为惊喜。如果克拉拉没有遇到海蒂,没有来到阿尔卑斯山,想必她的后半生将一直在轮椅上度过,永远是那个被圈养的贵族小姐,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可以说,阿尔卑斯山是充满灵气的地方,正是大自然的巨大魅力,让孩子变得无比幸福,让孩子找到真正的童年。有研究说“城市里的孩子没有童年”,就是因为接触大自然太少。
警惕孩子患上“大自然缺失症”
有记者在电影结束后,对部分影迷朋友进行了采访。
记者问:“多久没到大自然中去了?”
有的说:“一年吧”
有的说:“一两年了”
有的说:“四五年了”
有的说:“两三年了”
很多朋友表示好想走进大自然,好想去阿尔卑斯山,如果没有看过这场电影,真的会忘记自己多久没去拥抱大自然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大自然缺失症”。
大人们因为工作太忙碌,早上太阳没出就去上班,太阳落山了才下班,周末还要加班,没有时间接触大自然。现在物质大为丰富,孩子们被电子产品、玩具充斥生活,再加上学业繁忙,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也少之又少。人们已经习惯了水泥森林中的生活,对大自然的了解缺乏欲望。
大人们只有在小假期的时候才能带孩子出去游玩,相比大自然,更喜欢带孩子去商场、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游乐园这些好玩好看的地方、或者能让孩子接受知识熏陶的地方,却忽视了身边的自然风光,很多孩子对自然风光失去了兴趣。
即使带孩子走进自然,也只是局限在周边的植物园、公园,带孩子玩耍的时候,存在心不在焉的情况,不喜欢欣赏大自然、不懂得引导孩子爱上大自然,而是只顾看手机,疏于和孩子交流。
其实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应该去的地方,这里空气清新,阳光和煦,会让真个身心都沉醉。拥抱大自然,孩子身心都会健康。
康奈尔大学环境心理学家的报告:生活越贴近自然的孩子,在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时会产生越少的心理负担。孩子的家庭周围自然环境越多,孩子就越少会出现多动、焦虑或消沉等行为。挪威及瑞典针对学前儿童的研究:有两组学前儿童,一组每天在普通的游乐场玩耍,一组在有树木、岩石的自然环境中玩耍,他们每天玩耍的时间相同,一年之后,在自然环境中玩耍的孩子表现出更强的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
大自然带给孩子的“福利”
1、大自然让孩子尽情绽放自己
海蒂之所以如此阳光淳朴,和她接触的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在阿尔卑斯山生活,空间很大,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会让人自由自在、张扬个性、热情似火。在大宅子里生活,空间受制约,需要遵循各种规矩,生活得有板有眼,会让人感到心情压抑,一点都不快活。
克拉拉见到海蒂就如同见到了光明,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当克拉拉被海蒂推着来到大街上,那开心的笑容溢于言表,而一回到家中不得不受人摆布,不得不规规矩矩。在阿尔卑斯山,克拉拉开始有些矜持,后来鼓起勇气学着大碗喝奶,还用舌头添碗,虽然看上去不斯文,但是特别痛快。童年就需要这种奔放的纯真,无拘无束,才变得生机勃勃。
人本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一种接触大自然的天然愿望,小孩子这一愿望更为迫切。如果不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而是把他们作为“钉在墙上的标本”,固定在房间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摧残心灵的方式,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困倦与苦闷、烦燥,进而危害身心健康。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出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胚胎”,“一个个体的内在个性与自我,是自然而然发展的,非我们所能左右,我们仅能帮助一个人实现他自己,为他除去生长过程中影响自我实现的障碍”。让孩子蓬勃地绽放生命的活力,就是让孩子拥抱大自然。
2、大自然让孩子身体健康
克拉拉瘫痪后一直坐在轮椅上,人们以为她就这样一辈子了,把她困在家里,如同一个“废物”。而克拉拉来到阿尔卑斯山,得到的待遇却是和海蒂一样的,可以肆意地外出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脱离轮椅坐在原始的凳子——“大石头”上。当蝴蝶飞来的时候,她被美丽的蝴蝶吸引,忘记了自己不能站立,忍不住起身去捉,没想到就是这个动作让她重新站立起来,真的太神奇了。
有时候心病比身体上的疾病还要可怕,当你放空一切,尽情享受生活的时候,一些疾病会悄然离去。英国的韦德夫妇,妻子安妮得了癌症,被医生宣告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他们决定完成周游世界的愿望,结果因为贪恋旅途的美景,没有把自己当作病人看待,尽情体验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奇妙,身体的种种不适都不见了,而且精力越来越充沛,安妮体内的癌细胞全部消失,韦德的冠心病也处在没有危险的稳定期。
这是因为超级好心态与超然生活,使心脏启动了自愈机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威斯利教授研究指出: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心脏可以分泌救人一命的荷尔蒙,它不仅在24小时内杀死95%以上的癌细胞,而且对其他绝症也有极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说过,并不是医生治愈了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
苏霍姆林斯基和校医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一些入学时患有疾病的孩子,经过接触大自然,“红光满面,生机勃勃”。
这是因为大自然中空气新鲜、氧含量高、细菌少,会提高孩子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增强皮肤抵抗力、防止贫血、产生维生素D,阳光中的红外线会促进血液循环,“阳光不来疾病来”,多接触阳光会让孩子身体健康。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适应不同气候变化,会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保护身体少得病。
3、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教室
大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到白洋淀去玩,路上经过一片麦地,有同学惊呼“这么多韭菜!”原来到20岁还没有见过小麦什么样,因为和韭菜长得很像,误认为是韭菜。
在一次绘画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画一只大公鸡,有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真正的公鸡,大腿画得特别粗,和身子的比例完全不协调,而见过公鸡的孩子,就画得惟妙惟肖。
这两个例子充分证明了接触大自然的重要性,不接触大自然,会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在有些方面犹如井底之蛙。
陶行知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成果证明:大自然是人们获得聪明才智的源泉,也是培养人们获得生存能力的基地。
丰子恺先生说过“自然是美的源泉”,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是“善良和热忱之母”。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大自然以及它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思维的主要源泉,是发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学校。”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对知识的掌握。
美国当代美学家阿恩海姆认为:“岩石、垂柳、落日、落叶、清泉等等自然物,都具有和人体自身一样的表现力”。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诗人和画家,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好的文学、艺术作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诗生动地形容了农民工作的艰辛,我们每天都在吃各种食物,却不知道食物是如何而来的,不知道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让孩子亲自去耕作、去收获果实,体验生活的甘甜,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
让孩子拥抱大自然——还孩子真正童年
大自然的好处我们已经非常明了,那就多带孩子拥抱大自然吧。接触大自然不仅对孩子有积极的意义,对大人来说也是大有裨益。拥抱大自然,你收获的不仅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还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身心健康的自己。
准备一本关于动物和自然的书籍,提前做好预习,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看到的动植物,让孩子产生兴趣,引导孩子爱上大自然。
准备几个小袋子,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捡石头、捡贝壳、捡树叶,带回家仔细观察,如果更进一步,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准备一把小铲子和小桶,带孩子到沙滩上挖沙子,修建渠道、搭建城堡,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保管孩子乐此不疲。
准备一顶帐篷,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带孩子外出露营,让孩子观察天上的星星,告诉孩子哪颗是启明星、哪颗是北斗七星,如果你不了解星座,可以准备一本书,也可以在手机上查找。
准备一双跑鞋,和孩子在大自然里奔跑,感受风的阻力、感受脚下泥土的质地,顺路看看周边的风景和事物,既让孩子锻炼身体,又增加认知。
带孩子亲自种植一颗小树或者几盆花草,观察植物由发芽、到长出枝干、变得茂盛、最终结果的过程,让孩子体验生命的神奇。
带孩子去苹果园、去樱桃园、去草莓园,采摘果实,享受收获的快乐,同时真正体会农民的艰辛,懂得珍惜一餐一饭。
带孩子拥抱大自然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打开思路,或许用最简单的方式就能给孩子最好的快乐和收获。
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曾写过一首小诗《个人的诗泉》,充满了对儿时亲近自然的感恩,以此结尾:
童年时,他们没能把我从井边,从挂着水桶和扬水器的老水泵赶开。我爱那漆黑的井口,被框住了的天,那水草、真菌、湿青苔的气味……
爸爸妈妈们,你多久没带宝宝拥抱大自然了?一起来聊聊吧!如果您觉得有用,麻烦点个赞再走呗!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哦!感谢支持!
“万象打卡”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