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宾大东亚研究的就读体验正式入学之后,我发 [复制链接]

1#

文科作为留学申请大军中的“少数派”,向来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今天,我们邀请到再来人曾经的学员、目前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YC同学,来聊一聊美国藤校文科硕士的就读体验。

基于对人文学科的热爱与未来职业规划,她选择成为再来人的学员,与Valeon一起尝试美国顶校申请,挑战自我的同时,提高今后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最终她成功斩获藤校宾大的offer。

我们希望通过YC同学的就读感受,给有意向留学深造的文科小伙伴们一点启发,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好像年之后就按下了暂停键,我不敢相信现在已经年了。”

新年前几天,一位高中生弟弟和我说起自己的感受。回想起来,疫情已然整整持续了两年,我的研究生申请季正逢疫情初始之时,时至今日回望来路,刚好涵盖了整个疫情的时间,倒也是笑泪交加。

纯文科的申请不像热门学科,选择项目少,录取人数少,而且信息差的作用非常大。一般商科等项目,有自己固定的申请要求,也有不少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对于我专注的EastAsianStudies(EastLanguageandCivilization)来说,相对来说不容易找到可以直接交流经验的师友,不论是同时申请的战友,还是已经就读的前人。

01.申请文书中的“问题意识”

很幸运的是,再来人很精准、迅速地帮我匹配到了Harvard的本专业师姐。佛教当中有“加持”一词,意思是把超乎寻常的力量加注在软弱者身上,使得软弱者获得勇气和毅力,扛起重担,度过难关。在一次一次的交流当中,她作为学术导师,帮助我定位专门的学术研究问题。这是申请当中很关键的一步,在文书也好,各种材料也好,你不能只是说我希望研究非常宏观的问题,比如研究中国的近代思想史,或者日本的电影,这并不能显示出申请人的专业程度和学术潜力。

导师告诉我,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这个思路贯穿我大学后两年的精神生活,在文书当中,我将自己的经历和期待研究的问题串联在一起。“问题意识”,在文书当中更是如此,文书的内容并不是你过往经历的罗列,比如我做过什么、做过什么,仿佛简历的扩写。那些项目经历,实习经历,大多数申请人都有的,而是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期待在这个学校去解决什么问题。虽然,很有可能出现的是,你真正进入学校之后,研究的问题,上的课和你PS写的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但有一个必须要完成的动作是得显示出你的研究潜力。

02.项目选择

除此之外,关于项目选择上,有些学校对口的项目并不是叫这个名字,可能是区域研究,或者其他。东亚系,或者ChineseStudies这个说法,最开始起源大概是二战之后,从区域研究的本质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这个专业研究范围非常庞杂,它不像国内,分为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经济、社会学等等。近乎所有的,但凡发生在这个区域内的,都可以算作是这个系的研究范围。所以在申请的时候可以多加注意。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东亚系都是很小、很冷门的,比如我们就没有像沃顿那样气派的,游客打卡的大楼,我们只是在一栋大楼里有半层楼作为办公室。教师也是比较少的,加起来可能还没有国内一所大学的一个教研室的人多。

*图源YC同学,摄于Upenn

03.defer这一年的思考

我当时拿到offer之后defer了一年,因为无法来美国读书,又不想颠倒日夜上网课。这一年我都在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工作,体验了一段没有学业压力,也没有各种KPI、房子、车子、孩子、婚姻等等压力的生活。

这一年里我住在海边,时常下班后吹着海风,在夕阳里运动和冥想。每日进出非常fancy的办公楼的日子,在硬件设施上做到近乎天花板级别的环境,并且在十分接地气的环境里,作为团队里最小的同事,受到了前辈和老板们许许多多的提点。它也让我不断去思考经世致用的含义,如果我在未来继续选择把纯文科的道路走到黑,那么这样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换来的优势是什么,是否能够在未来承载更多的心满意足?一年跳脱出来的时光里,丰富了太多切身的真枪实战的经验,它让我从前的许多思考变得更加掷地有声。

*图源YC同学,摄于Upenn

说来好玩的是,中文系,东亚系,在互联网公司里的同事看来或许和从学校里看来的不太一样。中文系最大的优势,可能是文字能力,会写东西,有时候甚至是会拍马屁。东亚系,有一次我和一位开发组的老板聊起来,他说,“这个很有前途啊!现在东南亚电商很火的!”

但到了学校之后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宾大的东亚系比较偏Classic的方向,所以老师们都会很在意学生的古汉语基础,最开始的时候就会有古汉语考试之类的,并且相对看重大陆高校本科中文系的学生,因为基本上都学过好几年的古汉语,甚至训诂音韵等小学。我比较幸运,进来之后直接在高级古汉语课学习,学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也收到老师的赞许。可能是我本科的时候进行过相关的学术工作坊,也有几年的密集训练。

*图源YC同学,摄于Upenn

04.在宾大读东亚研究

在这里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感受到美国的汉学研究和国内的不一样,从研究方法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